51快乐!求1下月初保底!(2 / 2)

从李元芳开始 兴霸天 12026 字 4个月前

大论府。

走进府邸的瞬间,武攸宁就缩了缩脖子,换了副模样。

等到了赞悉若修养的屋内,更是从趾高气昂的武太后使者,变成了规规矩矩的随从。

一切只因为倚在病榻上的那个人。

武攸宁是被勃伦赞刃挟持逃出的,但既然偷了鱼符,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准备投靠吐蕃。

按照他的想法,自己毕竟是大唐的外戚,是太后的亲侄子,单凭这层身份,对於吐蕃来说应该就是很宝贵的,在大唐过不上好日子,到了这苦寒高原之国还不能享受享受?

一路上勃伦赞刃确实被他忽悠住了,结果到了吐蕃王城,跟病重的赞悉若对话了没几句,就被拖下去行刑。

连半个时辰都没撑到,武攸宁就熬不住了,把如今武氏子弟乃至太后的窘迫处境,交代得干干净净。

令苦心护送他们两年回家的内卫庆幸的是,这个家伙对於大唐的情况也确实不了解,噶尔家族并没有从他身上看出什么破绽来,只是清楚了太后的真实处境。

令武攸宁自己庆幸的是,赞悉若没有为难他,反倒给他好吃好喝的住着,并且教他吐蕃话,努力扮成一个使者的模样。

连续几个教他仪态礼数的吐蕃官员都折寿了好几年后,才勉强有了今日的效果。

武攸宁十分紧张,组织着语言,准备应付接下来的询问,但赞悉若根本看都没有看他一眼,只是与赞婆对视一眼,就知道过程顺利,微微点了点下巴,有气无力地道:“好!”

勃伦赞刃来到榻前,却是眼眶大红:“大兄!”

赞悉若整个人已经瘦得形销骨立,再也看不出曾经的威仪姿态,眼窝深陷,使得眼珠愈发凸起,幽幽的目光好似燃烧着两簇鬼火,说不出阴沉。

但面对亲弟弟,赞悉若还是露出难得的温情:“五弟……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咳咳……无论如何,我们一家人都可以团聚……”

勃伦赞刃小心翼翼地抓住兄长枯瘦的手掌,终究还是落下泪来。

赞悉若也有些伤心,但很快收敛情绪,看向赞婆。

赞婆道:“大兄,孙波茹本并没有反对,但之前确实是她提议去攻击南蛮,这倒也无可厚非,毕竟南蛮好欺,藏茹也与之早有摩抆……”

“不过这老妇近来十分谨慎,用茶饼和其他三茹交好,那些收买的苏毗人,也传不出更多的消息,我们找不到发难的借口。”

赞悉若脸皮微微皱起,更似厉鬼,吐出一个字:“杀!”

赞婆皱眉:“大兄,我不是妇人之仁,但苏毗旧地是产粮重地,现在突然对孙波茹高层痛下杀手,势必引发国内动荡,毕竟我们并无实证,证明她勾结唐人,意图复国。”

赞悉若看向钦陵,钦陵立刻道:“大兄的意思我明白,我们此战是赌上国运,如果败了,那大唐除非立刻爆发内乱,否则我吐蕃必会亡於其手!”

“在这个时候,必须要清除一切变数,别说这老妇上次出使过唐国,跟唐人鬼鬼祟祟,就算没有这件事,我也早就想把昔日的苏毗王族给清理干净!”

赞悉若欣慰地点头。

勃伦赞刃听到这里,止住了泪水:“二哥,那王妃不也是苏毗王族,为什么你们要与她联手?还有赞普,唐人胆大包天,居然敢用一个小将换我吐蕃赞普,期间肯定有王妃的支持,最该杀的是她啊!”

赞悉若叹了口气,赞婆代他说话:“五弟,其实你就算不回来说,我们也早就怀疑了,此人表现出来的行径,矛盾重重,难以解释。”

“我们原本以为他放任茹本夺权,是以退为进,先紧握兵权,等到臣子们内讧后,再出面收拾残局,结果才发现,他是真的坐视吐蕃王权旁落,群臣相争!”

“这就与他之前一直的隐忍产生了冲突,试想一个能装作病弱二十多年,又当了二十多年傀儡的人,既然是身体如此强壮的赞普,趁着遭到刺杀的大好时机掌握主动,岂会如此无为,坐视被人侵夺权势?”

“再结合唐人使节团的到来,和至今还在赞普左右的唐人亲信,我们就怀疑是不是真正的赞普早已过世,此人是唐人所扮,还寻找过屍体,虽然没有找到,但也通过蛛丝马迹,基本验证了猜测……”

勃伦赞刃咬牙切齿:“唐人恨不得我吐蕃内斗亡国,他们不费吹灰之力,除了外敌,简直太阴险了!”

赞婆摇头:“谈不上阴险,那唐人内卫本就是做这些事情的,神卫也是父亲模仿他们,只可惜国力终究不及,若是神卫能够深入唐人皇庭,有了替换唐皇的机会,难道我们会放弃?”

勃伦赞刃恨声道:“便是如此,也要将假赞普和王妃速速拿下!”

赞婆叹了口气:“不行,我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这个唐人不好好当赞普,当将领却很称职,现在东城禁军和西城禁卫,被他训练成亲卫死忠,连二哥都无法快速拿下,一旦两军对峙,以我吐蕃目前内部动荡,是绝对

经受不住这等冲击的!”

众人沉默。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是噶尔家族本来就是架空了赞普的权臣,现在赞普将你们压制下去了,结果你们掉头来说他是假的?

真话也成了谣言!

勃伦赞刃则有些惊愕,他印象中当年的王孝杰只是个小小兵将,身份低微,如今却有这般高的评价,大唐就这般人才济济?

迎着他质疑的目光,钦陵冷硬的脸上也露出认可:“此人不可等闲视之,三弟所言没错。”

赞婆此时也露出杀意:“所以大兄考虑的是,不可再瞻前顾后,必须要除去苏毗旧民!如果两者联合,假赞普麾下的精锐有了苏毗的粮草辎重补给,就成大患了,趁着那孙波茹本还在伪装,我们先下手为强,杀光她们!”

整个过程中,赞悉若一直默默聆听,最后点了点下巴,示意没有问题,然后才将目光投注在武攸宁身上,寒光闪烁。

武攸宁被那目光刺得浑身发抖,颤声道:“我还有用的,如果前线有武氏子弟,我可以说服他们倒戈过来,让你们的谎言更像是真的!”

赞悉若努了努嘴,赞婆温和地问道:“你有把握吗?”

武攸宁突然变得有自信起来:“别人没把握,武氏族人我最了解,他们倒戈起来没有负担,什么坏事都会做的!”

……

与此同时。

王妃回到了宫内,远远就听到边上的练武场传来震天喝彩,紧接着又响起熟悉的大笑声。

牵着的儿子用劲一挣,一路高喊着冲了过去:“爹爹!爹爹!”

不多时,就见一个满脸虯髯,肤色略带酒红的男子,龙行虎步地走了过来,肩膀上坐着拍手叫好的王子。

王妃神色莫测地看着,终究还是迎上行礼:“王上!”

吐蕃王赞普笑了笑,用字正腔圆的吐蕃话道:“爱妃免礼,我们回宫吧!”

等回了布达拉宫,女将珠丹上来将王子不情不愿地拉了下去,也带着宫婢全部退出。

王孝杰随意地来到赞普的位置,熟练地坐下,用大唐话道:“你们是不是开始豁出一切,联合五茹,赌吐蕃国运了?”

王妃定定地看着他,开口也是大唐话,只是难免带着略显古怪的口音:“看到自己的国家即将分崩离析,你很得意吗?”

王孝杰摇头:“你不用再说这种话了,你知道我从来没将吐蕃当成自己的国家,现在不会,以后更不会。”

王妃坐在他身边,轻声道:“但它现在就是,无论你愿不愿意,你都已经当了这么多年的吐蕃赞普,唐皇还能容得下你吗?”

王孝杰失笑:“你虽然跟我学了大唐话,但对大唐还是不了解,羁縻府州体系的存在,就是容纳异族之人,连那些战败之国的君王,唐皇都会让他们继续当羁縻府州的都督,继续管理以前的国家,我这样的又算什么呢?”

王妃道:“或许唐国有这样的气度,可你到时候以什么身份自处?是吐蕃赞普?还是内卫小官?”

王孝杰并不答,反倒是道:“我的目标是统领三军,驰骋疆场,哪个身份能让我最快达到这个目标,我就是哪个身份,到时候六郎会帮我参考的,我十分珍惜这段经历。”

王妃靠过去,将脸颊贴在他的,在耳边幽幽地道:“我也很珍惜,只是你为何要自甘卑贱,去做唐人的小官呢?”

“我们借唐军之手彻底除了噶尔家族,雄踞高原,大权在握,该有多好!”

“尝过一国君王的滋味后,你还回得到从前吗?”

王孝杰嘴角扬起:“所以我从始至终,都没有碰赞普的权势,而是为成为一位将军做努力,说实话吧,我还真的还害怕把持不住诱惑,真以为自己是吐蕃的赞普了!”

王妃脸色变了,腰缓缓直起。

王孝杰反倒伸出手,捏了捏她的脸颊,大笑道:“哈哈!不过我倒也享受到了当赞普的滋味,待我灭了此国,立下封妻荫子之功,你和孩子就随我回唐吧!”

“师父!我练出真气了!”

小王子语气欣喜,来到面前,躬身一拜。

其实他十四岁了,这个年纪的少年郎不算小,已是身姿修长,相貌堂堂,气度沉稳,但李彦还是喜欢称其小王子,毕竟慕容复总有些怪怪的。

而李彦因材施教,传给这位徒弟的是基础内功的高配版,千秋诀的低配版:“你劲力有所退步,如今修炼真气,更适合处理政务,好好修炼,将受用无穷。”

小王子最开心的是师父对自己的用心,这段时间居然前所未有地亲自传授,他何时享受过这待遇,赶忙应道:“是!徒儿一定努力!”

李彦笑笑:“过来看看!”

两人站在高处,往下俯瞰。

他们此时正位於洛沃边界处,曾经吐蕃灭亡吐谷浑时,第一战就是占据此处,勃伦赞刃当年也被唐军围堵在这里,一味死战,最后亲卫直接将之绑了投降,去了长安跳舞,而此时此刻,不少羌民更是拖家带口,从吐蕃境内往吐谷浑境内迁徙。

小王子看得通体舒泰:“我至今还记得去吐蕃王城时,街边全是吐谷浑难民的场面,当时我就发誓,我要复国吐谷浑,并让它比吐蕃强大,然后让吐蕃的人逃难到我吐谷浑来!现在终於成真了!”

李彦微微点头,底层百姓或许有其局限性,但求生的本能会驱策他们做出判断。

没有什么比这一幕,更能反应吐蕃国内局势的。

他倒是还想到一件趣事。

在藏文史籍《贤者喜宴》中,记载了这么一则小故事,松赞干布的爷爷达日年塞幼年眼瞎,后请吐谷浑王前去治疗,结果在治疗的过程中,达日年塞的靴子悬挂在门上,吐谷浑王也没在意,就穿门而入,回去吐谷浑王的母亲问及,大惊失色,说这是吐蕃赞普的靴子踩在吐谷浑王的头上,未来吐谷浑要被吐蕃所灭。

显然预言不仅是中原王朝喜欢用,异族也喜欢用来强调这是天命所归,注定如此。

现在李彦就挺好奇,等到吐谷浑助大唐灭了吐蕃,史籍的预言又要怎么编,那靴子该怎么踩,才能符合历史发展?

而小王子涌出大仇得报的畅快后,却也没有盲目膨胀,又皱起眉头:“不过吐蕃人大量往我们吐谷浑涌,也使得各部不平,如此下去,恐怕会生祸乱。”

李彦问:“吐谷浑如今局势如何?”

小王子在师父面前,还是直言不讳的:“并不好,那些羌部豪酋经历了亡国复国,亡国复国,如今对於王族的敬畏已经消失殆尽。”

“我父王只顾享受,也不管事,母亲已有回大唐的想法!”

“若非我有复国威望,掌控茶道,挟制各部,都难以传达政令,唉……”

所以究其根本,吐谷浑并不是治理得比吐蕃多好,而是吐蕃变差了,双方是在比烂。

李彦并不奇怪,安慰道:“各国都有局限,你也不必过於执着,一味的追求更好,反倒会适得其反。”

隋唐时期的高原国家其实很兴盛,最大的原因就是气候,唐朝时期的平均气温要比后世都高两度,利於人类生存,青藏高原都变得水草丰美,这是老天爷赏饭吃,后代羡慕不得。

但气候再好,也改变不了社会结构。

就比如大唐,受时代局限,是没办法用发展生产力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只能追求相对较好的制度,未来其实还是避免不了人亡政息的情况发生,但这就是历史规律,不以人力意志转移。

吐谷浑更是各个部落组成的奴隶制社会,就算有个好的汗王,上限也已注定,小王子起初雄心勃勃,以为他会和别人不一样,经历现实蹂躏后,才发现真的没啥不一样。

此时他眼珠转了转,试探着道:“师父,我吐谷浑为大唐蕃属,与羁縻府州实则无异,若能直接并入大唐,或许也不错……”

在大唐生活的时候,他做梦都想复国,当吐谷浑汗王,如今复国后,以他的威望在慕容诺曷钵死后,是注定能当吐谷浑汗王的,他又想当大唐都督。

这或许就是成长吧。

李彦道:“先不急,等吐蕃那边局势定下,顺势清除一批豪酋,再考虑那些不冲。”

小王子心领神会:“徒儿明白。”

李彦又问:“如今佛教在两国如何?”

小王子道:“鸠摩大师在我吐谷浑受灾时,领僧人救济,各部都承他之恩,信仰者众,吐蕃之地的新传佛教也更加兴盛,不过这也引发了雍仲苯教的针对,双方的冲突越来越激烈了。”

李彦毫不意外:“吐蕃佛教果然大兴。”

人是必须要有支撑,才能活下去的,要么满足物质需求,要么满足精神需要,佛教之所以能在古代各国成为普遍信仰的存在,正因为最适合填补精神空缺。

现在吐蕃人的生活没指望了,都逃难来吐谷浑了,物质生活是没啥指望了,那怎么办呢?

信佛呗!

小王子想了想道:“师父,你与鸠摩大师不是好友么?大轮寺如今是新兴佛教之首,势力庞大,何不取得他的支持呢?”

李彦摇头:“若是大轮寺有心归降我大唐,我自然欢迎,若大轮寺和鸠摩罗为吐蕃而战,我也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尽量让对方的传承能在战火下延续,这才是我与他友谊的见证。”

小王子微微点头:“原来如此。”

李彦确定了下一步行动,开口道:“神感!”

安神感来到另一侧听令。

李彦道:“之前进入吐蕃的暗线全部启动,散布谣言,制造动乱,你们再以武僧的模样大举入境,走访各部,以金银茶品贿赂,我要吐蕃彻底乱起来。”

安神感精神大振:“是!”

李彦又取出一封信:“将此信给孙波茹本送去,以噶尔家族与苏毗的世仇,不排除提前下手的可能,若能撑过这一劫,女儿国就能再度出现了。”

……

“噶尔家族真是狠辣,不宣而战,直接下手!”

孙波茹本看着眼前的刺客倒在血泊中,脸上的皱纹被心有余悸的惊惧和随之而来的怒火撑开。

就在刚刚,数名刺客趁着夜色袭杀,所幸布置得像迷宫一样的毡帐,派上了大用场,成功争取到应对的时间,最后在侍卫的支援下,还是有惊无险地度过了此难。

赶到的几名千户长又惊又怒,却也有几分喜意:“大王女,看来噶尔家族也黔驴技穷了,近来他们动员五茹出征安东,各部却是阳奉阴违,还有公然反抗的,如今吐蕃国内一片混乱,正是我复国的大好时机!”

称大王女而非茹本,显然就是下定决心摆脱吐蕃后来的封赏,恢复到昔日苏毗的王族制度了。

但孙波茹本却没有丝毫喜悦,心反倒沉了下去:“不,恰恰是因为如今国内大乱,对方要孤注一掷与唐军作战,才更要稳定国内,刺客袭击肯定不会是全部,甚至只是开胃小菜,真正可怕的是钦陵。”

千户长顿时大惊:“大王女之意,钦陵会直接领军杀过来?”

孙波茹本声音沉重:“我孙波茹治理苏毗旧地,在物产上面是五茹最丰富的,但兵力这方面一直受到压制,就算你们的诸卫甲兵全部聚齐,再合各部的私卫,都凑不齐两万之数,实在难以跟钦陵曾经与唐兵正面较量的精锐相比,一旦这位大将军带着军队奔袭而来,那肯定是无可阻挡的屠杀!”

千户长颤声道:“那我们向其他三茹求援如何?近来我们往来密切,关系和睦,可以求他们出兵援助!”

孙波茹本冷冷地道:“那三茹欺软怕硬,盟会施压可以,哪里敢直接起兵与钦陵正面对抗?甚至会趁机来掠夺我们的子女和财富!”

帐内气氛一片死寂。

如此说来,岂不是死局?

孙波茹本看着众人的表情,倒是沉稳地道:“慌什么!我等本就是亡国之人,想要复我旧国,自然是要豁出性命去,前日大唐内卫更是传来了李阁领的信件,有言如果噶尔家族动了兵戈,里面所写或许能助我苏毗度过此难!”

她将信件取出,俨然是没有拆封的状态,递给众位千户长:“你们可以传阅一番!”

几位千户长小心翼翼地接过,先是奇怪於茹本为什么不拆,但想了想也明白了,此举为了证明此信绝非她作假,不禁有些心悦诚服:“大王女高明!”

值此时刻,别说有大唐爲强援,就算是几个小部落的表态,都足以成为落水者紧紧抓住的救命稻草,看着这封信件,众人惶恐的情绪飞速平复下去。

孙波茹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又展示了一圈,然后将信件当众拆开。

拆信的时候,她的手其实也微不可查的颤抖了一下,虽然从李元芳的声名来看,这位不是言而无信之辈,但终究涉及了本族众多性命,没有人能不紧张。

而展开黄纸,大气恢弘的笔迹印入眼帘,除了大唐文字外,甚至后面还有内卫用孙波的文字翻译了一遍,孙波茹顺利地阅读后,陡然愣住,然后仔细再看一遍,还是浮现出不可置信之色。

千户长们看着她的表情变化,心头再度七上八下起来:“大王女,信上说了什么?”

孙波茹本低声道:“信上说,赞普会帮我们。”

千户长们也立刻愣住:“谁?”

她们是要复国啊, 将已经被吐蕃纳入境内的苏毗重新划分出去,最不可容忍的还不是噶尔家族,毕竟噶尔家族还只是权臣家族,尚且不是这个国家的君王,真正容不下的自然是吐蕃王赞普!

孙波茹本其实也万分不解,若不是上面有着与赞普身边唐人使者的详细联络方式,她都以为李元芳是在耍自己。

不过既然对方同样防备了噶尔家族先下手为强的可能,而且局势到了这个地步,孙波茹本也确实没有办法了,她招来自己的心腹侍卫,仔细吩咐了之后:“去吧,就按照这个方法联系唐使!”

心腹侍卫领命离去,孙波茹本也没有一味等待,而是下令各部做好防御,哪怕明知道敌不过,如果钦陵真的率军前来,也要狠狠反击,至少要打痛对方,让苏毗人的血不白流!

就在孙波茹高层已经弥漫出死志的时候,传信的侍卫回归,还带来了杨再思、沈巨源和一群东城侍卫。

前两位倒也罢了,看到那群赞普的随身护卫,孙波茹本蚌埠住了。

夭寿了!

赞普真的要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