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快乐!求1下月初保底!(1 / 2)

从李元芳开始 兴霸天 12026 字 4个月前

大家五一快乐,月初还是双倍月票,不容错过!拜求票票!感谢啦!······

哇!听说作者大大经常空降评论区,快来~~起▉点读书,和喜欢的大大互动起来!

吐蕃王城。

五茹会盟再度召开。

四杆令旗依次立起。

左翼的“约茹”立黑色旗帜,威猛壮汉为茹本。

右翼的“叶茹”立黄色旗帜,原来的老者病逝,换上了他的儿子接任茹本。

下方的“藏茹”立青色旗帜,茹本作苯教徒打扮。

而以前的“孙波茹”立白色旗帜,位於左下,地位偏低,颇受排挤,但此次孙波茹本端坐在上首,与另外三位茹本谈笑风生。

先是聊了闲话,然后又说到了各自部落情况,众茹本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目光频频望向空置的高台,露出不满之色,纷纷地道:

“近来度日煎熬,政局混乱,都是因为赞普久不理政!”

“是啊,王城政令不出,御史空设,整日就知狩猎,置我吐蕃於何地?”

“如此下去,国将不国啊!”

孙波茹本表面上也一同愤慨,心中则冷笑不止。

起初赞普“无为而治”,提出“臣主”时,茹本们不知有多么高兴呢,高颂王上圣明。

但渐渐的,当每个小小的提议都会争得面红耳赤,谁都说服不了谁,政务处理变得极为缓慢时,茹本们就觉得不妙。

等到各部纷争,矛盾丛生时,他们已经不想这样下去,同时去请赞普出面,但赞普是真的不管事了,时常带着禁卫外出巡狩,走遍青藏高原,茹本们开始慌了。

他们希望赞普不要约束他们的权力,但国家也不能乱,最好保持一个既强势又不强势,既臣主又不臣主的程度。

显然吐蕃王赞普是不会满足这个小小要求的,国家避免不了地走向内乱,更可怕的是,边上的和善邻居大唐帝国,又恢复到往日的峥嵘。

此时藏茹茹本就沉声道:“根据西域商队那边传来的消息,唐人又灭了一国,名叫新罗……”

约茹茹本也不知是安慰别人,还是安慰自己:“我也听说了,那新罗乃是辽东小国,完全不比昔日的东西突厥,草原各部,唐人灭新罗还劳师动众,可见兵锋之利远不如前。”

藏茹茹本担忧道:“新罗国力虽然远不如我蕃国强盛,但它的覆灭也让唐人彻底一统辽东,近来增兵陇右,显然接下来就要腾出手来对付我们了。”

约茹茹本摇头:“我看他们增兵陇右,是防备我吐蕃用兵,此前尝试进攻安西四镇,他们也是一味防守,显然短时间内不欲再起兵戈,现在正是攻占安西都护府,令西域各国重新朝贡的大好时机!”

藏茹茹本摇头摇得更厉害:“唐人一向重视西域商路,他们肯定不会坐视安西四镇沦陷,应出兵往南,掠南蛮六诏,以作补充。”

年轻的叶茹茹本也发表意见:“山南穷荒,我们发兵便是攻下,又能分得多少,还是要攻吐谷浑……”

不出意外,几个人再度争了起来,三种战略思想,三种劫掠方向,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只能各行其是,都派兵加以试探,根据反抗程度再作计较。

孙波茹本冷眼旁观,等到时机成熟,悠悠地道:“依老身之见,最关键的是要安定国内,将茶道稳固,不能让唐人摧毁我们的饮茶自由!”

听到饮茶自由,众人立刻变得郑重起来,叶茹茹本更是起身道:“多谢孙波茹本,上月的援助真是帮了很大的忙,我继位不久,正需要用茶来稳定各部的局势!”

他语出真诚,给人坦荡之感,顿时拉近了关系,约茹茹本和藏茹茹本赶忙道:“多谢孙波茹本慷慨相助!”

孙波茹本也站起身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笑容特别爱国:“都是吐蕃之民,何分彼此?老身别的不敢夸口,但有我孙波茹的茶,就少不了三茹的用度!”

众人大赞:“孙波茹豪气!”

等到坐下后,孙波茹本顺理成章地接过了话语权:“如今唐人国内政局动荡,设各路转运使,使得地方不平,茶道阻塞……”

说到这里,她观察了一下众人的表情,话锋一转:“当然,以老身之见,这也是唐人故意为之,两国交战,未必只有刀兵,还有这等手段,以图我吐蕃内乱!”

三茹茹本纷纷点头,深以为然:“不错,唐人狡诈,不得不防!”

孙波茹本接着道:“唐人商队不再供应茶饼后,还是有西域商队进来卖茶,可价格不仅更高,数量也不够,各部豪酋众多,又习惯了日日饮茶,需求量很大,西域的茶饼杯水车薪不说,在香味上更是远逊阳羡茶,老身很是饮用不惯……”

叶茹茹本立刻道:“我也喝不惯那西域茶商所卖,喝了后嘴里都感发苦,我等贵人就该饮阳羡茶!”

藏茹茹本皱眉:“我其实不介意饮用次一级的茶品,长期饮茶,不得滞下,此物就成为我蕃国必需,口感是次要了。”

约茹茹本嗤笑:“难道我等要跟桂民饮用同等茶品?既然是必需用品,就更要解决用度!”

孙波茹本点头,声调

扬起,图穷匕见:“故而老身赞同出兵南下,那南蛮诸部就在唐国的岭南道边上,距离江南道亦是不远,商人逐利,我们一旦打通商路,就可以避开唐国朝廷,与商人私下交易,重新获得饮茶自由!”

藏茹茹本所辖之地与南蛮接壤,双方起了冲突,本来就想进攻,自然第一个支持:“我赞同。”

约茹茹本和叶茹茹本仔细考虑之后,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那就合兵一处,进攻南蛮!”

就在四茹意见难得统一的时候,一道高喝声突然传来:“不可将兵力虚耗在南蛮之上!”

众人视线转过,神情微变,露出忌惮之色。

因为一杆赤色旗帜猎猎作响,飞速移动,旗下数人龙行虎步,走了过来。

噶尔家族来了!

走在当中的,是噶尔五兄弟里的第三子赞婆。

曾经负责全国缉案刑侦的整事大相,如今接替赞悉若之位,成为大论。

不似赞悉若那般谁赞成谁反对的霸道,赞婆有种慢条斯理的四平八稳,内政有术,倒是能勉强平衡各方利益,如今吐蕃朝政还能勉强运转,此人功不可没。

不过四位茹本最忌惮的,还是其左侧,身材魁梧,一身戎装的钦陵。

这位曾经在大非川全歼唐军的吐蕃大将,在噶尔家族最衰败的时候,依旧牢牢把控着军权,保护家族度过艰难的时期,如今又有否极泰来的趋势。

或许不只是趋势了。

因为下一刻,赞普和钦陵侧身让开,齐齐行礼,四位茹本发现,王妃带着一个小小的孩童,从后面走出,然后在他们的护送下,一路走到属於赞普的高台,坐了下去。

孙波茹本的脸色顿时变得无比难看,死死地瞪着王妃,眼神里遏制不住心头的怒意。

其他三茹也眼神交流,之前就有传闻,王妃和噶尔家族结盟了,他们早有这一幕的心理准备,可亲眼见到依旧感到震撼。

无论是从噶尔家族是架空王权的权臣角度,还是早年噶尔家族出身苏毗国的奴臣,王妃却是王女贵脉,双方都是死对头,居然会选择结盟,只能说政局风云变幻,确实没有任何绝对。

赞婆继承了大论之位,同样也是卫茹茹本,来到属於自己的位置,却不坐下,再度对王妃恭敬地跪拜行礼:“请王妃和王子代表赞普,举行会盟!”

虎头虎脑的儿子极为好动,王妃一只手紧紧将他抱在怀中,另一手抬了抬,摆出了仪态:“自先王起,主持五茹会盟的一直是大论,还请大论履行职责,保我吐蕃度过这次危机!”

赞婆又对着王子拜了拜,才缓缓起身道:“谨遵王妃、王子之命!”

四茹茹本看着他们作戏,眉头微微皱起,下一刻又露出诧异之色。

因为赞婆看向身后的另一人:“五弟,你在大唐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探听了诸多情报,就由你向诸位茹本讲述了一下唐国如今的局面。”

“勃伦赞刃?”

“他不是被唐人抓走了吗?”

“之前出使的归来后还说他在长安跳舞求生……”

在众人审视的目光中,勃伦赞刃走了出来。

两年的时间里,他的皮肤粗糙,容貌苍老,一看就知道是历经了风吹日晒,千辛万苦。

确实,他这一路上和武攸宁相互扶持,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途径九九八十一难……

终於!

从洛阳抵达了拉萨。

虽然花费的时间长了点,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们在关中、陇西和安西都护府都盘踞良久,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情报,亲眼所见总不会有错吧?

等到勃伦赞刃归国后,更是惊喜地发现,自从暗卫被罢后,吐蕃对於中原的情报只能通过商队打听,都是泛泛而谈,根本不像他对大唐极度了解。

所以这位归国的吐蕃凤雏来到中央,迎着一道道质疑的视线,双手一拉,第一句话就形成绝杀:

“没有人比我更懂大唐!”

“唐国内忧,外强中干,远超诸位想象!”

勃伦赞刃第一句话展现出自己的知识储备,第二句就定下基调,然后侃侃而谈:“唐自从新皇登基,贸然改制,重用寒庶,使得高门反对,士族不满……”

“唐皇刚愎自用,不知那些政策的执行者,还是各地的县官,我们所过各县,都是阳奉阴违,依旧故我。”

“甚至有人直指唐皇身边有奸佞乱政,蠢蠢欲动,要清君侧!”

这个说法倒是印证了茶饼断货的情况。

虽然几位茹本都敏锐地察觉到,这是大唐使手段,故意制造内部矛盾,但人往往都有侥幸心理。

与其相信对方居心叵测,并且已经拿住了自己的生活命脉,自然更期待敌人是真的国内出现了情况。

众人不禁微微点头,其中以孙波茹本点头幅度最大,爱国之心最重。

勃伦赞刃更加欣然,继续描述生活在水深火热里面的大唐人:

“如此政令不达,在两京的唐皇甚至不知,此前关中大灾也没有恢复,我们途径之地,有不少十室九空的村落,炊烟尽绝,不闻鸡鸣。”

“在这种情况下,唐皇依旧穷兵黩武,对新罗开战,正如前朝隋炀一般,国内即将动荡不休,起义处处!”

“就连吐谷浑局势都远不似表面那般和睦,从关中起,我就碰到不少逃难过去的羌民,陇西更多,倘若吐谷浑境内生活稳定,何必去唐境讨生活?而那些人还遭到驱赶,要将他们重新谴回吐谷浑!”

“我这才避吐谷浑之境,行至安西,巡查四镇,果然不久后就听说唐人增兵陇右,这显然是防范我吐蕃大军再度进攻吐谷浑,毁去陇右屏障!”

这与约茹茹本的见解不谋而合,他出声赞同:“噶尔将军所言有理!”

藏茹茹本担心自己想要进攻南蛮的计划被推翻,赶忙问道:“那么依噶尔将军在唐境所见所闻,我们如今该攻何处?”

吐蕃如今的局势,国内矛盾已经积蓄到了一个临界点,是必须对外出兵掠夺的,勃伦赞刃立刻道:“当拿下安西都护府!”

藏茹茹本皱起眉头:“噶尔将军可有具体计划,只是出兵强攻么?唐国即便如你之言,处处内忧,但兵锋之盛还是不可忽视,我等部曲与精锐骁勇的唐军交锋,还是要逊色的。”

勃伦赞刃道:“在安西之时,我与昔日的高昌遗民相遇,成功说服他们,参与到反唐大业中!”

众人一怔:“高昌?”

勃伦赞刃笑道:“正是高昌,这个国家地处要冲,曾经不断挑衅唐国,就是因为西突厥在背后给它撑腰,或者说是表现出给它撑腰的样子,结果当唐国忍无可忍,直接出兵,高昌向西突厥求援时,西突厥却退缩了,以致於高昌被一战而灭!”

西突厥:我们要和唐军战至最后一个高昌人!

后世某国: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勃伦赞刃确实做了功课:“高昌於三十多年覆灭,此后唐国才有开拓安西,雄踞西域之举,如今西突厥也被唐人所灭,西域各国皆畏惧唐国。”

“直到我吐蕃崛起,成为唯一能跟唐正面抗衡的强国,他们又来朝贡我们!”

“唐能令吐谷浑复国,我们也将助生活困苦的高昌遗民复国,尽占安西之地,威慑西域的同时,兵锋再指陇右!”

众臣面面相觑,倒是没想到勃伦赞刃提出这么个想法来。

不得不说,这个战略还是很有格局的,自从吐谷浑复国,陇右重新有了屏障后,吐蕃确实只有瞄准西域,才有可能盘活局势。

就连孙波茹本都抿起了嘴,心头大跳。

唐想要光复被吐蕃灭国的苏毗,吐蕃想要光复被唐灭国的高昌,这是准备互相光复对方灭掉的国家,从内部瓦解对方的边境,撕开一条缺口?

她自然是不希望对方得逞的,刚要反对,就连赞婆隐隐打量着自己,不禁心头一凛,闭上了嘴。

眼见众臣一片安静,勃伦赞刃光芒万丈,享受地眯起眼睛。

他以前地位虽然不低,但茹本集民事与军政为一体,他显然还没到给各大茹本发号施令的地步,此时干脆趁热打铁:

“高昌地处西北,气候干热,幸有发源自天山的涓涓细流,土地肥沃,庄稼可以一年两收,葡萄酒酿也非常好,关键是我们一旦截断了西域商道,就能跟唐人谈判,让他们乖乖交易茶饼过来!”

这个诱惑比起刚刚所言都要大,各位茹本顿时眉头大动,就连想要进攻南蛮的藏茹茹本都道:“那些高昌遗民信得过么?他们亡国了三十多年,又能提供多少帮助?”

勃伦赞刃笑道:“与我加盟的,可是昔日的高昌王族,他们敢露面跟我接触,显然是下定决心了,自然也会给予最大的帮助。”

“根据我的实地调查,安西四镇怀有反心的将领众多,我等吐蕃大军一至,他们必定倒戈而降,等到唐军反应过来,挥军

来援,就是我们以逸待劳了!”

说着,他抬手展示出屹立的钦陵:“我二兄战无不胜,只要再演昔日大非川大胜,唐国再遭惨败,国内矛盾势必一股脑的爆发出来,就连唐皇迫於压力之下,都要退位呢!”

众臣一怔:“这怎么说?”

勃伦赞刃看向赞婆,赞婆微微点了点下巴。

噶尔家族终於要出动秘密武器了。

“请唐国武太后爱侄,周国公武承嗣亲弟,武攸宁使者!”

武攸宁漫步走出。

他在唐人官员里算是丑的,但放到高鼻骨,大鼻孔,肤色普遍高原红的吐蕃人里面,顿时显得干净白皙,再配合上一身蜀锦衣衫,竟是有几分仪表堂堂。

走了过来后,居然还不站在噶尔家族的队伍里,而是到了高台之下,位於王妃和王子侧面,负手而立。

王子瞪着溜圆的眼睛:“娘娘,这是谁啊?”

王妃道:“这是唐国来的使者,是来跟我们结盟的。”

王子奇道:“爹爹身边不是一直跟着几位唐人使者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么?”

王妃目光闪动:“那些唐人使者不是好人,这位唐人使者才是好人。”

王子不解,又开始扭动身子:“那为什么爹爹不见这人?娘娘,这里不好玩,我想要爹爹带我去打猎!”

王妃安抚儿子:“再等一等,等到会盟结束,娘就让珠丹带你去打猎……”

王子嘴巴一瘪,开始哭闹:“不,我要爹爹!我要爹爹!”

高台上的动静自然传到了四周,武攸宁有些尴尬,勃伦赞刃的脸色则沉了下来。

他恨不得当场揭露,现在的吐蕃王赞普根本是唐人,这小兔崽子十之八九也是唐人的种!

但此前几位兄长已经关照了许多,现在赞婆更是对着他微微摇头,勃伦赞刃深吸一口气,介绍道:“这位武使者,正是唐国武太后派出的使者!”

众臣看着努力抬高自身地位的武攸宁,眼神交流,皱起眉头。

他们也是接待过唐国使节团的,上次的正使是李义琰,副使是李元芳,那两人气度与眼前之人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不免起疑道:“这位既是唐人使者,那旌节何在?使节团何在?”

勃伦赞刃加重语气,强调了一遍:“这位是唐国武太后派出的使者,此来正是表达两国和平之意!”

武攸宁笑了笑,用并不太熟练,但勉强能听懂的吐蕃话道:“还是我来说吧,当今圣人不孝,曾欲软禁太后,更有李元芳那等奸佞,在左右进谗言,对太后不敬,太后宅心仁厚,一再忍让,终是退无可退,欲行废立之举!”

他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此番吐蕃若能尽取安西之地,圣人也就不能再倒行逆施下去了,太后将废当今圣人,雍王李贤仁厚慈孝,爱民如子,当继位为帝,再将安西之地割让给吐蕃,两国缔结邻里之好!”

众臣听愣了:“武太后有这等权力么?”

武攸宁脸不红心不跳:“先帝早就有所担忧,却是在遗诏中有令,军国大事息听太后之命,想必诸位之前也听过,先帝在位时,就是由太后辅政,堪称二圣临朝的,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众臣还是有些冲疑,总觉得这般废立皇帝,尤其是那么强大的唐帝国皇帝,有些儿戏了。

直到武攸宁慢条斯理地将鱼符展现出来:“这是我兄长武承嗣的贴身鱼符,临行时他谆谆教诲,将其交到我的手中,就是为了展现我武氏的诚意!”

他傲视四方:“且不说武氏人才济济,就单靠我们外戚之尊,势必代表着太后的颜面,我此次亲来贵国,难道大唐会用太后的声誉,来欺瞒你们吗?”

吐蕃众臣:“……”

他说的好有道理,我们完全无言以对!

眼见众人终於被说服,噶尔家族三人朝着王妃行礼:“请王妃代王上下令!”

王妃终於开口:“兵取安西,复国高昌,结盟武氏,废立唐皇!吐蕃万胜!!”

“吐蕃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