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学的三个老师也都换上了干净的青色长衫,三位夫子平时也是深得村民们尊重的角色,村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商议,必然要请夫子来的。三位夫子里年老的原是本村秀才,原来也是一边备考举人一边开馆授学,后来公费去西安师范学院进修了两年,回来后成了公派的朱家堡公立小学的校长。
他下面有两位老师,一个是中年的朱老师,也是本地人,原来是童生,秀才也没考上,现在是小学的民办教师,没有编制,但有工资,这也是弥补如今新式教员的不足。
另一位是一个年轻的老师,是从咸阳师范毕业的,他这个师范跟西安师范不同,西安师范属於高等院校,而他的属於中等,现在只要有小学毕业证的,或是童生,都可以参加招生考试,录取后三年教育,出来后分配到小学教书。
这位年轻老师姓刘,也是关中人,是渭北的泾阳人,算是绍天朝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接受了完整的小学教育,然后两年师范,今年其实是他师范的第三年,开始下放实行,到农村的小学校里实习一年。
不仅直接面对乡村学生,还要完成一些调查任务,比如调查实行所在学校周边农村的实际情况人丁户口田亩山林水库矿产工坊集市街铺,百姓实际税赋劳役负担、拥有田地多少、佃租负担,甚至是婚嫁负担等,甚至是要堪察绘制一副所在地方的地图等,这些都是他们的实行任务。
这一年实习表现的好坏,也会影响到他们最后的毕业打分,以及最终分配等等。
做为隔壁县的关中人,小刘老师在这里还是很适应的,他们三个老师要教许多学生,他还要在授课之余,还走村窜户的摸查调研,还要上山下河的绘制地图,甚至把本地的风俗人情以及历史等记录整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