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 说着好, 古人不为吃饱, 只为风雅, 真是让人神往啊。”老爷子很是有点文人的气质啊。
"你啊, 真是, 吃饭, 说着做啥, 宝宝, 你们可不要听你姥爷话, 快多吃点, 吃的胖嘟嘟才可爱。”石秀兰没好气的白了一眼的自己老伴, 说啥的, 吃饭。
"呵呵, 伯父, 来, 我们在喝一个。”李峰笑呵呵举着酒杯, 老爷子对视一眼, 哈哈大笑, 喝酒吃菜。
说起蟹八件, 颇有些意思, 蟹八件包括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釺子、小匙, 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 造型美观, 闪亮光泽, 精巧玲珑, 使用方便。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 热气腾腾的, 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 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脚, 将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 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 之后拿釺、镊、叉、锤, 或剔或夹或叉或敲, 取出金黄油亮的蟹黄或乳白胶粘的蟹膏, 取出雪白鲜嫩的蟹肉, 一件件工具的轮番使用, 一个个功能交替发挥, 好像是弹奏一首抑扬顿挫的食曲。当用小汤匙舀进蘸料, 端起蟹壳而吃的时候, 那真是一种神仙般的快乐, 风味无穷。
李峰和老爷子说着蟹八件趣事嘛, 两人越聊越加投机, 石秀兰见着李峰和自己家老头说笑, 心里倒是对李峰越加喜欢, 老师最是喜欢学习好的学生, 无论如何不希望自己女儿嫁给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啊。再说自己外孙, 要是有个啥都不懂爸爸, 这个以后学习怎么办啊。小颖又这么忙, 自己老两口不能天天陪着不是。
"小宝, 你不知道吧, 这个蟹八件, 清末民国时期在我们这里还颇有些意义呢。那时候可是作为女儿出嫁的嫁妆呢。”老爷子颇为得意, 说着指着宝宝拿着挖杓, 笑呵呵说着。民间传说, 清末的苏周阊门, 一位富商的女儿出嫁。按照当时的风俗, 发妆的前一天, 要把所有嫁妆用红绸装饰好, 依此摆放在大街上, 让周围邻居欣赏。富商恰好也乘机炫耀一番。这天, 看嫁妆的人十分热闹。在不绝於耳的称赞声里, 却有一个工匠说:"嫁妆九十九样, 假使再添一样‘蟹八件, , 就完美了!”富商听了, 觉得他讲得有道理, 当天晚上就请这位工匠连夜打制"蟹八件”。第二天喜日, 书写着"飞黄腾达”字样的"蟹八件”在男家被人们围观欣赏, 引起了轰动。於是, 以后苏周人嫁女儿, 都喜欢把"蟹八件”作为嫁妆之一。
"姥姥什么是嫁妆啊, 宝宝也要。”宝宝美美吃着蟹黄, 小耳朵却竖着听着爸爸和姥爷说话呢, 听说嫁妆, 小丫头忍不住问道。
"好好好, 我们家宝宝嫁人时候, 做多多蟹八件好不好啊。 ”几个大人哈哈大笑, 这样丫头什么都有她的事情。
"那宝宝还要大螃蟹, 多多螃蟹。”小丫头用力伸出自己小胳膊, 比划着, 李峰刮了小丫头鼻子。
"爸爸给你养一池塘螃蟹, 小不点, 你可知道啥是嫁人, 啥是嫁妆啊。”李峰挂着小鼻子, 清理一些边上的螃蟹里不能吃的东西, 除去蟹肺、蟹心、蟹胃和蟹肠, 将蟹身往两边屈, 这样蟹黄可是吃了。不仅仅这些蟹肉两边毛毛, 去除赶紧, 用钳子夹裂钳子, 李峰做完这么一套, 首先递给两位老人, 孩子。
"爸爸, 你吃啊。”宝宝见着爸爸忙活了半天没吃一口, 小丫头用挖杓挖了大大一杓子蟹黄, 最好吃了, 爸爸一定喜欢吃的, 李峰呵呵一笑, 张大口等着宝宝喂自己吃。"哇, 宝宝喂爸爸了, 爸爸羞羞, 宝宝都不要妈妈喂的。”
"小宝, 你别忙了, 来来, 吃菜。”石秀兰越看越是喜欢李峰这个孩子, 为人老老实实, 文化程度不低, 对孩子, 老人没说, 每次过来捎带着不少土特产, 如今这样的孩子真是难得呢。
"是啊, 小宝, 吃菜, 我们再喝几杯。”蔓古平时没人陪着喝酒, 难道今天有人陪着心里高兴, 今天在几个老哥哥面前可是挣足面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