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亨来到了近前,指着锦衣卫怒道:“都退开,谁再敢动手打大皇子和叶大人,我就把他给撕了。”
锦衣卫哪敢跟他动手,急忙答应退了下去。
石亨撩起战袍,咚的一下也跪在了地上,拱手说道:“莫将石亨前来叩见太上皇,给太上皇拜寿。祝太上皇千秋万代,永享仙福!”
跟在他身后的官员齐刷刷跪倒了一大片,黑压压的都跟着大声祷告,脸上都是悲愤之色。
却原来小黑把这消息告诉陆铭之后,陆铭知道这时候的景泰帝根本听不清任何劝告了。而且从更换太子这件事上看,景泰帝已经从对皇权的无所谓,发展到了贪恋和痴迷。这次居然因为叶知秋上书给太上皇拜寿的事,居然要把叶知秋和废太子押到南宫去跪两天两夜,足以证明他已经不择手段。
陆铭决定把这件事告诉大家,让大臣们去集体劝诫。在这之前,石亨大将军曾经表露过对太上皇的同情和对皇上的恼怒。而石亨手握重兵,在京城保卫战中,跟於谦一起率明军主力跟蒙古军展开决战。所以军中威信很高,在大臣中可以说一呼百应。
除了於谦就是他了,景泰帝这一次估计不会强出头。但石亨不一样,石亨是个性情中人,这件事兴许他能做点事救叶知秋。不然叶知秋在寒风里跪上两天两夜,这人恐怕就活不了了,肯定会被活活冻死。
於是陆铭立刻去找了纳兰骨,带着纳兰骨去找到了大将石亨,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果然石亨勃然大怒,立刻派出手下去串联其他的诸位大臣,都是义愤填膺。没想到皇上让一个孩子在寒风之中,跪在南宫外给太上皇祝寿,要跪两天两夜。
提出这个建议的大臣叶知秋也被陪着跪在南宫城外,这个消息立刻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全城。京城满朝文武上百号人都在石亨的号召之下,齐刷刷的全都来到了南宫城外。
到了皇城门口,守城官不让进,被石亨一拳打了个跟头。眼见上百号大臣气势汹汹的,他们哪敢跟大臣拚,反正里面还有宫城,只要不进宫城就没问题。所以皇城使都躲了开去,拚死也不敢阻拦。石亨便带着上百号文武百官强行冲进了皇城,一直来到了南宫城外,这才出现了先前的一幕。
在这上百号大臣之中,还有徐岚桥的父亲徐珵。徐珵发现了这是一个千古难逢的咸鱼翻身的机会,他立刻巧舌如簧,开始鼓动大臣的情绪,并声泪俱下的诉说对太上皇的同情和敬仰。越说越是群情激奋,到了入夜时分,得到消息赶来的文武百官已经有好几百人,黑压压的一大片。锦衣卫见势不妙,早就逃的无影无踪了。
景泰帝开始还派了几个太监过来,让群臣们都回去睡觉,不许激进。可是被石亨几个大耳刮子,打的抱头鼠窜。在徐珵的煽动之下,原本就已经对景泰帝满腹牢骚,心怀不满,对英宗充满同情的文武百官,终於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个决定是由最善於见风使舵的徐珵率先提出来的。
他站在高处振臂高呼说道:“今天的事皇上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不知道又要打死多少大臣,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咱们把太上皇迎接出来,重新登基为帝。在座诸位都是有拥戴之功。”
最后这句话是特别有号召力的,在新皇帝登基之前,拥戴之功那可是盖过天的。谁拥的新皇帝登基,新皇帝自然会心存感激,将来飞黄腾达也就不成问题,特别是在有皇权争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现在就是这样,因此这句话立刻便像扔进了稻草里的火星,顿时燃起了熊熊烈火。
石亨找来了一块石头,抡起来狠狠的猛砸门上的铜锁。铜锁太大了,以他千斤之力,居然都难以一下砸开。
不少人都找来石头帮着砸,曹吉祥跑到屋里找到了一把斧头递给了石亨。同时抱起了地上的太子,牢牢的抱在怀里不停的安慰。皇子却奋力的挣脱,逃进了瑞雪的怀里,瑞雪搂着他哭,惊慌的看着四周,群情激奋的大臣们在敲打着南宫的大门。
一直在远处观察此情此景的陆铭知道最后时刻来了,这一刻他早就已经料到。立刻转身冲向皇宫,来到宫门前取出飞索,直接勾住城墙飞身而入,顺着飞索上到了宫墙之上。
守护宫墙的护卫抡着刀剑朝他扑了过来,陆铭根本不与他们恋战,直接使用飞索快速滑降到了宫墙的另一侧,直朝皇宫大院深处跑去。宫城使在城墙上指着陆铭高声道:“擅闯皇宫死罪,赶紧敲锣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