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皇后刚刚当上皇后,心里正高兴,当然想着法的要拍皇上的马屁,讨皇上的欢心。尽管要立的太子不是她的儿子,可是她当了皇后,这太子自然而然要叫她母后的,也就相当於她的儿子了。因此她当然要关心。
眼看景泰帝如此暴跳如雷,眼中喷火,显然已经怒不可遏。便顺着景泰帝的话说道:“皇上,他们欺负你,认为你的皇位不是顺应天命,所以私下里乱说。皇上以前一直太过宽厚仁慈,现在该到拿出皇上你的权威的时候了,一定要让大臣们知道,这朝堂之上到底谁说了算如果还是任由他们肆意妄为,那皇上的脸面就可要丢尽了。”
景泰帝连连点头,觉得还是自己的皇后向着自己。说道:“依你之见,该怎么办?”
“杀鸡敬猴。现在这九位权臣都不把你放在眼中,特别是这个简英,更是过分。皇上明明把他们九位请来单独商量,就是不想把这消息先扩大了。可是他竟然把消息在都察院都扩散了,让所有人都知道了,陷皇上於被动和不义的境地,现在想找些策略来婉转处理都已经不可能。既然这样,那就来硬的,把金英抓到锦衣卫,打入大牢,让景让锦衣卫好仔细拷问他到底是何居心?”
“对於其他签署了奏折的都察院的人员,六品以上官员一律廷杖,六品以下的发俸三个月。其他几位大臣目前还没有让别人知道他们的内容,所以敲山震虎,让他们知道厉害也就是了,后面看他们的表现,再决定是否对他们下手?皇上你必须要硬气起来,让他们知道皇上的决定不容任何人更改。你只有通过这件事树立了权威,这些大臣才会听命於你。”
景泰帝有些惊讶,这韩皇后看着温婉可爱,没想到处事却如此果决很辣。想想觉得她说的倒是有些道理,如果不树立自己的权威,肯定会被这些大臣骑在脖子上欺负。但是若是把都察院的简英给抓了,把六品以上的官廷杖,其他的官员罚俸,打击面会不会太大?会不会引起更大的反响?”
他有些犹豫,他虽然办事很执着,可是处理问题却谈不上十分果断,考虑太多。这件事也是如此,毕竟韩皇后还是第一次给他出主意,他觉得不踏实。正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有太监进来禀报,说吴太后和德妃一起来拜见皇上。
吴太后和德妃是住在皇宫之外的。现在天都已经快黑了,两人突然进皇宫来跟自己见面,却不知道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他下意识的感觉,应该跟现在自己最关心的更换太子这件事有关。因为他曾经对这件事最早谘询了自己的母亲,但母亲不同意这么做,很可能母亲也是来劝告他的。一想到这儿,他就觉得很烦躁。
可是又不能不见,赶紧吩咐把太后请进来。德妃吴小丫陪着吴太后见到了寝宫,吴小丫赶紧上前见礼,她担心景泰帝从她的眼中看出恶毒和怨恨,所以每次跟景泰帝见面,她都是低眉垂首,尽可能不与对方目光相对。这次也是这样,垂手而立,反倒显得很有教养的样子。
韩皇后跟这位德妃交往不多,知道她是蒙古也先的侄女,主动要求伺候吴太后,从而得到册封的。她也知道皇上现在想安抚蒙古,跟蒙古化干戈为玉帛。
京城的精锐都已经损失殆尽,已经没办法挑起大的战争,所以对这个德妃至少礼节上还是不错的。虽然皇后知道德妃没有得到皇上的宠幸,甚至连册封她的当天晚上都没有留宿她的寝宫,而让她一直陪着太后,就足以见证这个人只是一个花瓶而已。因此望向吴小丫的眼神倒是亲切,自然还有几分倨傲。
吴太后坐下之后,表情平静的瞧着儿子。而景泰帝有些惴惴不安,他在母亲面前可不敢摆皇帝的谱,坐下之后双手撑在膝盖上,满脸堆笑说道:“母亲这个点来找儿子,是有什么事要吩咐吗?”
吴太后说道:“我听说你昨天你把几个王公和九位权臣都叫到了皇宫,还给了他们每人十两银子。简英还当场说皇上要贿赂大臣,目的是让他们同意你更换太子,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你把皇上的脸面全都丢尽了。古往今来,有哪个皇上向大臣行贿的?你可是第一个啊!可惜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景泰帝很是尴尬,扭头望了一眼皇后。实际上这个主意是皇后出的,皇后说如果尽快地能够放下架子,给他们一些钱,不用太多,意思意思就行了。让他们知道你在求他们,也许他们会给皇上你这个面子,同意更换太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