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后身子猛的一颤,声音也在发抖,说道:“怎么不好法?”
“他在南宫,汪公公传皇上的圣旨,让工匠往铜锁里头灌了铅水,将整个铜锁锁死了,无法打开。而且给看守南宫的太监阮浪下了死命令,任何人来探望太上皇和娘娘都必须得到皇上的许可,连请太医都是如此。”
“因此太上皇娘娘当天患了重病,差点病死了。后来是跟随他的一个叫吴小丫的蒙古姑娘,也就是以前曾经出使过大明朝的使臣,她是负责照顾太上皇的,她跟我关系还不错,跑来跟我说了。我才请了以前的翰林院侍讲徐珵的女儿徐岚桥,她是京城有名的女医。”
“因为太医没办法请到,只能让她去。她又是女的,比较合适,而且她的医术实际上不亚於太医院的太医。因此去了之后,只开了一剂药,立刻就药到病除了,只吃了两三天病就好了。”
“他们……,他们竟然这样对待太上皇?”
陆铭说道:“我还没说完呢!太上皇遭受的待遇可不止请不到太医这一点,他们连盖的被子都没有。我听说是太上皇娘娘用院子里的落叶和枯草缝制在一起做的被子,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冻病的。他们没有取暖的炭火,送的饭菜也只是青菜豆腐,还是带着谷糠的。”
“这就是你儿子现在为什么要急着见你的主要原因。当然,牵挂母亲也是重要的因素。儿子遇到了难处,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母亲。”
说到这儿,孙太后已经泪流满面。哽咽着说道:“我明白了,我就拚了老命也要去见他一面,我得亲眼看看。然后我去求皇上,他们不能这样对我的儿子。”
陆铭说道:“这件事有些蹊跷,因为我觉得皇上未必是这件事的主使者。我找机会见到了皇上,说了太上皇的近况,皇上很吃惊。我看得出来皇上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我怀疑这件事另有蹊跷,可能不是皇上的意思,是其他人的意思。”
孙太后一听,立刻瞪大了眼睛:“其他人的意思?难道是皇上的亲娘?”
陆铭心头一凛。对呀,景泰帝的亲娘吴太后,这个人怎么自己一直没有想到呢?
陆铭交游广阔,而京城天子脚下,这些纨絝子弟最喜欢私下里议论的便是皇宫里的各种秘闻,显示出他们多么神通广大,消息灵通。当然,其中很多是捕风捉影,但其中有一些也的确是事出有因,多少是有些依据的。
比如说到当今皇上的生母这件事,坊间就一直有各种说法流传,但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有这个机会,陆铭倒想弄个明白,因为这就无形中多了一个嫌疑人的范围。或许这位深藏不露的当今皇上的亲生母亲,也可能是自己父亲冤案和被杀案的幕后元凶也未可知,所以他想了解清楚。
当下一脸懵懂地问道:“我听说过皇上的生母是吴太后,住在皇宫外面,不会真的是她吧?”
孙太后撇了撇嘴,满脸鄙夷的说道:“什么太后?她又没得到册封,凭什么称为太后?不过是罪臣之女罢了。”
虽然她对这事连提起来的兴趣都没有,但是为了让陆铭了解周全,以便想出应对之策。她还是很不情愿的把她知道的整个事情经过都说了。
却原来说当今皇上景泰帝的生母实际上是一个犯了罪的大臣的女儿,没入掖庭为奴,后来遇到了宣宗皇帝,也就是景泰帝和英宗皇帝的父亲宣宗皇帝,跟这吴氏相好之后,吴氏才生下了景泰皇帝。
但是因为她是罪臣之女,不能够封为嫔妃。否则满朝文武言官们是不干的,非闹翻天不可。所以宣宗皇帝就把吴氏母子安排在了宫外居住,直到后来宣宗皇帝驾崩之前才册封了吴氏一个嫔妃的称号。
再后来,英宗皇帝土木堡事变被抓走之后,景泰帝成了皇上。他原本想册封自己的母亲吴氏为皇太后,可是因为位置也没有坐稳,因此便一直没有册封。但是私下里拍马屁的大臣都称呼吴氏为太后,这样一来就有两个太后,一个是得到册封的名正言顺的孙太后,一个是事实上的皇帝的亲娘吴氏。
而吴氏一直没有进皇宫,住在皇宫之外。在景泰帝登基为帝之后,曾经想接她进皇宫,她不愿意,她说在从宫外已经住习惯了,也不知道是赌气还是不想卷入嫔妃之间的权力争斗。一个人在宫外逍遥自在,景泰帝也就由着她。
陆铭听了孙太后诉说了整个经过,不由得十分的惊讶。原来居然还有这样一件宫廷之中十分隐秘的往事。他听到的种种传闻中也有类似的传闻,但是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因为关於这件宫案,各种说法太多了,让人难辨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