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说服(1 / 2)

冒牌刑官 沐轶 2362 字 3个月前

他脑袋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以前在话本小说里看到的韩信用兵,背水一战的战例。

当下也来不及仔细考虑,便故作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大人应该知道背水一战的战例?”

於谦也是饱学之士,如何不知道这个典故,不禁一愣,冲疑片刻,说道:“这个……,背水一战其实是兵家大忌,也只有韩信这样的旷世奇才能用,别人是模仿不了的……”

“非也!”陆铭摇头,“当年韩信领兵跟赵军作战,冒兵家大忌,把主力军队布置在背对着一条河的地方,与对方决战,让自己的兵士没有退路。於是乎个个争先,因为与对方拚也是死,逃到河里也是淹死,退不可退。这样发挥了兵士成倍的战斗力,最终以弱胜强。”

於谦眉头都锁到了一起,摇摇头道:“情况不一样。我们京城城墙高大坚固,没必要背水一战。要知道,守城比攻城要容易得多,守城需要的兵力比双军直接对决也相对少一些。我们如果聚守京城高大坚固的城墙,拚死抵抗等待援军,应该能拖住蒙古人的进攻。只要援兵赶到,里应外合就能退敌,这是目前我们兵部商量的主要战法。”

“可是对於这一点,皇帝觉得,我们这些临时征集的百姓兵士,都没经过任何军事训练,纯粹是乌合之众,连如何守城的没学过,一旦开战,说不定就抱头鼠窜,因此靠他们,这城是守不住的。”

於谦对皇帝的担心可以说没有好的办法说服,因为的确如此,临时征召来的这些兵士,绝大部分并没有接受过任何军事训练。而防守城池也是非常注意技巧的,没有经过训练的兵士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即便有高大的城墙,在蒙古大军强大的攻势之下,兵士们一旦害怕逃走,兵败如山,那京城必然被攻破。

陆铭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此言差矣,大人。你知道的,两军相逢勇者胜,士气是必胜的决心。我们这些征集来的兵士,的确是些乌合之众,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甚至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些老弱病残,拉不得弓,射不得箭的,来混口饭吃的。你让他们防守城池,他们怎么使用防守城池的那些器械都不知道?你指望靠他们守住顺天府吗?”

“更何况顺天府范围如此之广,那么大的一个顺天府,蒙古人会老老实实把兵力部署在正面强攻吗?他不会迂回包抄,在你防守薄弱的城墙处强攻突破?他的骑兵速度快,比你城墙上的布兵要快得多。而且不停的移动,你都搞不清楚他的主力在哪,你这么点兵力怎么防守?”

於谦顿时呆了,脸色很难看。这其实也是他最担心的。

陆铭接着说:“正因为我们的这十万兵士,几乎全都是乌合之众,守城既然守不住,索性置之死地而后生。把他们全部部署在城外前线去,让他们直接跟蒙古大军面对面决战!把城门关上,任何兵士都不许进城,要么拚死一战,要么被杀。同时要防止跪地投降的,要在后面部署督战队,退缩投降者,杀无赦!”

“所谓哀兵必胜,大家都没有了退路,才会激发出身体的潜能,拚死一战。那时候以一当十,这些百姓绝大多数很年轻,有力气,兔子急了也会咬人,他们被逼到了绝境,还是能作战的。只要有一部分敢於冲锋杀敌,必然带动大家拚死一战,就能够击溃敌军。毕竟咱们征集来的兵士,数量上应该多於对方吧?毕竟咱们大明的人比蒙古多得的。”

於谦沉默不语,捻着胡须站起身,在屋里转了几个圈,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嘴里还喃喃的念叨着,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开始觉得,陆铭的意见是对的。心中想,对呀!我怎么死脑筋,非要想着靠城墙防守呢?这些乌合之众如何能防守得住蒙古人的强大攻势?我们这些征集来的临时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根本不善於防守啊。

最主要的问题是军无斗志,大家都想着如何逃走。如果蒙古人利用这种心理,围三面开一面,放开南城不围。兵士们很可能会从南城逃走,那样可就全完了。

陆铭说的对,既然防不住,就决一死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将兵士们放在无法逃走只有拚死一战的境地,才能发挥他们的潜能。

当初在土木堡之变,为何明军会大败?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军队没有必死的决心。有了逃跑的路,四下奔散,於是成了蒙古铁骑的追杀的靶子。若是当时他们同样退不可退,未必就会败。

“就是这个主意!”於谦狠狠一拳砸在自己的手心。他沉声拱手道:“陆公子果然深知用兵之道。这虽然是险招,却是必胜之策!咱们就采用这办法了。——多谢公子,这条计谋如果真的击退了蒙古大军,你是首功!”

“呵呵呵”陆铭笑了,总算完成任务,刚开始只是信口说出交差而已,但说到后面,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这办法其实是唯一的选择,是最好的。於是拱手道:“那我就告辞了。虽然我没有报名当兵,开战的时候,我必然上阵杀敌,冲锋在前!”

“很好!那咱们战场上见!”

陆免拱手告辞离开。